Search

我打小學的中醫是儘量不要去套方劑,更不應該混用方劑。

像是加味逍遙散加真人活命...

  • Share this:

我打小學的中醫是儘量不要去套方劑,更不應該混用方劑。

像是加味逍遙散加真人活命飲這種用法。

我甚至認為中醫初學者不應該學方劑也不該套用方劑。

拿桂枝湯為例,難道得了太陽病的人都套用一樣劑量或藥方比例的桂枝湯?當初設計這個藥方的醫者所面對的病患,其全面病症/脈象/體質,99%跟你手上正在處理的不會一樣,套用方劑的結果往往是該攻的部分可能不夠力或太過; 該補的沒補到或沒補夠又或者更糟,補錯補過了。

醫者要有本事自己想出桂枝湯,而不是照搬硬套,那是早年跑市集的郎中才這樣幹。

另一方面,我幾乎沒遇過照書本描述生病的患者。

風寒風熱夾雜甚至混溫病的患者,不同臟腑間又虛又實的患者,才是真實生活會碰到的。

我用過傳統認為妊娠大忌,會造成流產的抵當湯給特殊病症孕婦安胎,效果卓著,成功保住西醫認為一定會自然流產的案例。幾次超音波產檢讓西醫頻呼不可思議。

誠如清代醫家周學霆在其著作《三指禪》中所述:

「黃芩,安胎 者也;烏頭,傷胎者也。而胎當其寒結,黃芩轉為傷胎之鴆血,烏頭又為安胎之靈 丹。焦術,安胎者也;芒硝,傷胎者也。而胎當熱結,焦術反為傷胎之砒霜,芒硝 又為安胎之妙品(芒硝五錢、滾水澄去滓,調蜜服)。當此兩命相關,以安為傷, 以傷為安,而用之裕如者,夫亦曰權脈之遲結數促耳!膽從脈出,而膽斯大;智從 脈生,而智斯圓。無藥不可以安胎,無藥不可以傷胎,有何一定之方?有何一定之 藥也乎?彼《本草》之注禁服,不過為初學導之先路。」

對脈診與其他診斷手法掌握得透徹與否,決定醫生用藥的極限範疇。

回過頭來,組成越複雜的方劑,往往臨床上距離病人真實脈象病症越遠,醫者可以揣度當初開方者的思維與面對的局限條件(objective constraints),但不可被方劑侷限。病人不會照書生病,同樣不會照方劑生病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元毓說粉絲頁 美國法學碩士,智財權、競爭法與法律經濟分析專業。分享20年投資經驗所得之經濟學體悟。
View all posts